《捡麦穗》读后感

时间:2024-04-14 10:53:13
《捡麦穗》读后感

《捡麦穗》读后感

导语: 《捡麦穗》是一篇关于张扬人性美的一篇文章,故事讲述的是在农村这样一个女性生存艰难背景下,主人公大雁和一个卖灶糖的老汉之间那种纯洁感情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捡麦穗》读后感,供各位参考。

  《捡麦穗》读后感【1】

读了张洁的《拣麦穗》后,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这篇散文是通过小女孩和卖灶糖老汉之间感人至深的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文中希望生活中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像卖灶糖老汉那样慈爱的人,懂得爱护关心别人,而且是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

如今的社会每天都是踏着匆忙的步伐,有多少人能偶尔停下脚步去关心一下那些阴冷,无助的角落呢?

记得前不久,富豪陈光标举行了一次大型慈善捐款活动,并事先通知了各大媒体前来现场,对于他的这种“高调行善”,社会各界对此都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人都持不赞赏的看法,认为这不符合中华传统美德,即行善不留名。通过新闻了解到,有些主持人竟在电视上指责并且骂陈光标的行为。我认为这些都是不正确的`,陈光标白手起家,赚了许多钱,并且将这些回馈给社会,我想不管他是以何种方式慈善,都是应该称赞的。毕竟中国有多少富豪能做到像他这样呢?

陈光标认为身上别一枚爱心慈善的标志,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去慈善。他说他这么做其实是与小学时第一次帮助别人有关的。那是一年暑假,他每天到两公里外挑两桶水回到自己所住的村庄路上卖水给人喝。一个暑假下来他攒了不少钱,开学前他那这钱交了学费,正高兴的时候,听到邻居家传来阵阵哭声,原来邻居家小孩交学费,当时陈光标二话不说,就照办了。开学那天,老师表扬了他,并奖励了他一朵大红花,由于那时没钱买胶水,没法将大红花贴在身上。于是他每节下课就跑到别的班级,将自己帮助同学上学并受到表扬的事讲了一遍又一遍,然后全校同学都知道了,每个人都想拿到大红花,于是全校同学每个人都开始做好事。这件事最终也成为了陈光标高调行善的原因。

关心爱护别人是需要真诚的,像陈光标那样一直行善并要裸捐的,我相信他一定是充满真诚的。《拣麦穗》这篇散文就是一首无私之爱的颂歌。卖灶糖老汉对女孩的疼爱不仅是带给她一些小礼物,还有对她的尊重,保护她的感情,在她懂事知道害臊后,不在称她是他的小媳妇。卖灶糖老汉的爱是无私的,他如此疼爱小女孩不仅因为她贪吃,更是因为她是一 个因外貌丑陋而没人喜欢的孩子。

《拣麦穗》里的卖灶糖老汉是一份对孤寂孩子的爱,陈光标是一份对社会的大爱。他们都是希望能用自己的真诚无私去帮助更多的人,像他们这样的人,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的。

  《捡麦穗》读后感【2】

张洁的《拣麦穗》叙写旧社会穷苦农村姑娘为了准备嫁妆而在嫁给一个卖灶糖老汉的往事。在荒谬的故事中表现出童真的率真与美好,写出了情趣与谐趣。文章既然是对往事的回忆,总觉得文章有这么一段结尾就可以了的。文章写道:

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

文章就此打住而结尾,不是不可以,这足以表达出卖灶糖老汉人性的美好。可以,作者还写了这样一段文章做为文章的结尾:

真的,我常常想念他。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皱皱巴巴的,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儿去了。

作者再写上这样的几句话是不是有狗尾续貂之嫌?既然上段文字已表现出卖灶糖老汉人性的美好,再加上这段文字也是未尝不可的,倒是有了这几句话更显作品的文学性,文学作品语言的意味性。以上一段文字结尾文章,是揭示卖灶糖老汉之朴素的疼爱是如何的伟大,是如何的崇高,而加上这一段文字再来叙写,就更是一种抒情。这情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烟荷包是自己童年时代天真感情的寄托,烟荷包虽然失落了,但是,对于童年美好的回忆,虽然是可笑的,但却是珍贵的,这会因为它的消失而消失。第二,这个烟荷包是为老汉做的,老汉已经死了,烟荷包也不存在了,但是对于老汉的美好感情,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这样想来,那么这段文字读起来就有余音绕梁的味道,它既是对往事的一种回忆,是一种叙事,但更是一种抒情。作者把发生在过去的一件可笑的往事寄托于一个烟荷包上,虽然现在它已丢失,但对卖灶糖老汉对我朴素的疼爱依然记得,作者在叙事的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卖灶糖老汉无限的留念。

这样的结尾,在很多的古典诗词里也出现过,如写李白写送友人后,特地写景:余晖脉脉水悠悠。这写景又何尝不是在抒情,抒发对友人的依恋之情呢。

写景是可以抒情的,叙事也可同样的抒情的。我想,以揭示叙事文主旨为结尾,未尝不可,但这样的以叙事抒情来结尾的文章,便更文学化,更艺术化,更值得让人咀嚼。

《《捡麦穗》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